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按照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课题组,从7月下旬开始,在刘亚光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经济界别委员,联合民盟、民进、九三学社,先后深入到市区物流产业园区、市直相关部门及部分物流企业,就我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9月26日,市政协召开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重点围绕推进物流业发展进行协商建言。
我市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13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之后,物流业发展势头很好。目前,我市注册的物流企业2563家,大致分为运输企业、生产企业自有物流、新兴快递业等类型。2013年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7.0%;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11.3%。
制定了物流业发展相关规划。2011年我市制定了《本溪市商贸物流“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2013年重新启动了修改编制规划工作,编制完成了《本溪市商贸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对城区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定位,明确了各城区物流业发展方向,确定了本溪市物流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
部分物流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市物流园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进入了建设和发展阶段。一些县区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本溪彩北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注册物流企业22家,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本溪桥北物流产业园注册企业11家,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南芬区下马塘物流园预计今年底主体建成;桓仁县西江物流产业园引进江苏金建集团投资项目,拟投资11亿元;高新区天士力物流港业绩突出,2013年完成营业收入9亿元。本溪彩北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本溪桥北物流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物流示范园区。
重点项目招商取得一定成果。我市物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极大地吸引了一批物流企业的入驻,先后有俊安满孚首成、本溪溪源车业、中海北方物流有限公司、铭利达物流、天士力医药物流等入驻到我市物流园区。其中,本溪俊安满孚首成、本溪溪源车业有限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物流示范企业。
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4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其中涉及物流业方面共12条,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业用地以及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给予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同时,为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成立了本溪市物流协会,协会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市物流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我市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和全国及省内其它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势头、发展规模、增长速度,还是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我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
没有很好地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我市物流园区缺乏高水准规划引导,部分园区尚未编制发展规划,更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存在推着干的现象,导致园区布局不合理,配套性不强。市政府虽然出台了对全市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各园区之间衔接不够,缺少统筹的规划和链接,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个别园区建设还仅停留在书面上,只是有一个规划,还没有认真地组织实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路网、物联网建设相对滞后,招商引资实际落地项目少,目前我市初步建设的四个物流园区和一个物流中心注册企业不到40家。
物流企业规模小。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很少。我市现有货运车辆27238台,大型(大于4吨)车仅占34%,而小型(2吨以下)车辆占到62.7%,运输大宗货物的能力明显不足。营运车辆社会化、集约化管理程度低,无法提供完整的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不具有现代物流集约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功能。物流企业仓储能力低下,大多是简单的货物堆场,经营模式较为原始,缺少自动托盘、货架、集装箱、装载工具和自动拣选设备以及电子信息平台等现代物流业必备的设备,缺乏市场竞争力。
快递业服务能力不强。我市快递企业多数以加盟形式出现,企业总部只收取加盟费,对企业投入不足。电子商务不发达,适于快递业务的商品较少,使进出口件比例为6:1,企业利润空间不大。区域覆盖能力不强,服务网点不够健全,多数企业由于缺少政策、资金的支持,仅限于在市区和近郊发展,没有延伸到偏远地区。大多快递公司没有固定场所,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