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不加工的内表面和加工的工作表面(后者是以辅助基准定位加工出来的)能够同心,以达到壁厚均匀,活塞的辅助精基准应以活塞的不加工内腔作为粗基准来加工,即加工止口时应以内孔壁为粗基准,加工端面时,应以顶部内壁端面为粗基准。根据粗基准只利用一次的原则,应迅速地过渡到光基准的加工,故希望该辅助精基准应尽量提前到第一道工序中加工出。夹具的前端有支承头,用以确定工件的轴向位置,在夹具体的前后两个圆周上,有两排柱塞,前排四只,对称分布(避开销孔的内搭子),后排三只均匀分布,当心轴与套筒(用螺纹固定在一起)向前移动时,靠心轴上的斜面使前排的柱塞向外推,撑紧在活塞的内表面上,同时套筒通过预紧弹簧使斜面的套筒向右移动,把后面一排柱塞撑紧在活塞裙部的内表面上。两排柱塞和支承点使活塞五点定位,并利用柱塞顶部与活塞内表面间的摩擦力带动工件旋转。这种定位方式除加工止口外还可同时加工外圆、顶面和环槽;不仅可以提高精度而且也可提高生产率,尚可较早地(即在该工序就可)发现毛坯中是否有气孔、黑皮等缺陷。
但由于工件内壁定位使夹具的夹持、调整较困难,夹具结构又复杂,故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当批量不大时,可采用内壁找正定位或划线校正定位。
大批生产时,这种找正或校正法很费工时,这时可考虑采用外圆和内顶面定位的方法来加工止口,在装夹时用外圆和内顶面定位。由于工件尚是毛坯表面,用一般的三爪卡盘夹持不够牢固,可以将三爪做成长三爪,以免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倾斜,用这种方法装夹工件对夹具的要求比较简单,但易产生成品壁厚不均匀的问题。当活塞是用金属模浇铸时,由于毛坯精度较高,即毛坯的内外圆表面的同轴度误差较小,此时采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保证壁厚差小于0.4~0.9mm(对于铝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