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了解到,在某市区22.5公里箱涵排查驳接工作中,采用管道机器人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升暗涵和管道检测的精准度。
该路段位于小区门口,车辆来往多,交通压力大。施工现场,记者并未看到大型器械开挖,并占用大面积路面,施工人员只是用水马隔开了部分路面。记者看到,一个机器人从打开的井盖进入地下管道,检查管道受损情况,与此同时,路面的电脑显示屏上,能看到管道出现渗漏。因沿路种植的榕树根系发达,甚至钻进了管道,导致管道破损加剧。
记者施工现场看到,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正在熟练地操控作业。据了解,该轮式管道机器人共有8个探测灯,运用集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管道中可进行360度扫描排查,并将检测到的情况转换为影像等数字信号,传输给路面的操作员。
“根据受损情况,可以采用非开挖点状修复技术,用机器人上的刀片先割掉榕树根。”现场负责人介绍,之后再将膨胀气囊和特殊纤维布送入管网,在渗漏处将特殊纤维布固化在管壁上,修复漏洞。所用材料抗腐蚀能力强,水密性强,施工中无加热或化学反应过程,无污染无危害,并且至少可以使用十多年。
现场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对市区22.5公里箱涵进行排查驳接,解决污染源接入问题,推进清污剥离工作,有力地助推练江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