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2009年,国*院部署启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等十个重点产业实施调整和振兴。十年来,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对这些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盘点。
近日,网站公布了2018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钢铁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全行业经济效益创历史*好水平。
据国家发*委网站日前发布的2018年行业利润数据,钢铁行业去年全年实现利润4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此外,2018年1-12月,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67%;实现销售收入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4%;盈利2862.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12%;资产负债率65.02%,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突破阻碍,创下骄人成绩。这一切成果都得益于国家站位高远,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钢材产业未来还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应提前准备以破浪前行。
直面挑战攻坚改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而钢材产品又一直是中国遭受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外部需求环境预期转弱使得中国钢材出口面临严峻挑战。钢铁需求呈现出总体下降的态势,并演变为世界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或许从这个意义上讲,钢铁产业被西方称为“夕阳产业”。
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能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增长速度。2001年~2005年,粗钢产量和产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5%和25.4%。
2008年,世界钢铁产能过剩,同时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钢铁消费进一步回落,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再次加深,叠加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因素,钢铁产能过剩成为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为11.28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1.3%。2016年,欧盟粗钢消费量为1.72亿吨,比2008年下降16.9%;日本粗钢消费量为6750万吨,比2008年下降18.9%;美国粗钢消费量为1.03亿吨,比2008年下降6.4%。
钢铁巨舰驶入“冰冻期”的同时,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巨大关注。“内忧外患”之际,中国于2016年开始在钢铁行业进行了力度空*的去产能行动。钢铁行业2018年过上的“好日子”,正是得益于国家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