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理士蓄电池DJW1217 12V17AH详细参数
理士蓄电池DJW系列固定型阀控密闭铅酸蓄电池:
产品特性
长时间放电特性。
适用于备用和储能电源使用。
特殊的极板设计,循环使用寿命长。
特殊的铅钙合金配方,增强了板栅的耐腐蚀性,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
专用隔板增强了电池内部性能。
热容量大,减少了热失控的风险,不易干涸,可在较恶劣的环境中使用。
气体复合效率高。
失水极少无电解液层化现象。
贮存期较长。
良好的深放电恢复性能。
采用气相二氧化硅颗粒度小,比表面积大。
自放电率极低,适应温度范围广。
采用阀控式安全阀,使用安全、可靠。
理士蓄电池参数规格一览表
产品规格表
|
电池型号
|
额定
|
额定容量(Ah)
|
外型尺寸(mm)
|
参考
|
端子形式
|
电压
|
1.80V
|
1.80V
|
1.75V
|
1.75V
|
1.67V
|
长
|
宽
|
高
|
总高
|
重量
|
(V)
|
20HR
|
10HR
|
5HR
|
3HR
|
1HR
|
(L)
|
(W)
|
(H)
|
(H)
|
(Kg)
|
DJM1238
|
12
|
40.2
|
38.0
|
33.3
|
30.3
|
23.4
|
197±2
|
165±1
|
170±1
|
170±1
|
13.2
|
T6
|
DJM1240
|
12
|
42.4
|
40.0
|
35.0
|
31.8
|
24.6
|
255±2
|
97±1
|
203±2
|
203±2
|
13.1
|
T7
|
DJM1245
|
12
|
47.8
|
45.0
|
39.4
|
35.7
|
27.7
|
197±2
|
165±1
|
170±1
|
170±1
|
14.5
|
T6
|
DJM1250
|
12
|
53.0
|
50.0
|
43.8
|
39.9
|
30.8
|
257±2
|
132±1
|
200±2
|
200±2
|
16.0
|
T6
|
DJM1255
|
12
|
58.4
|
55.0
|
48.2
|
43.8
|
33.8
|
229±2
|
138±1
|
205±2
|
226±2
|
17.0
|
T6/T9/T14
|
DJM1260
|
12
|
63.6
|
60.0
|
52.5
|
47.7
|
36.9
|
259±2
|
168±1
|
208±2
|
230±2
|
18.5
|
T6/T9/T14
|
DJM1265
|
12
|
69.0
|
65.0
|
57.0
|
51.6
|
40.0
|
348±3
|
167±1
|
178±1
|
178±1
|
21.0
|
T6/T14
|
DJW1275
|
12
|
79.6
|
75.0
|
65.5
|
59.7
|
46.1
|
348±3
|
167±1
|
178±1
|
178±1
|
21.6
|
T6
|
DJM1275H
|
12
|
79.6
|
75.0
|
65.5
|
59.7
|
46.1
|
259±2
|
168±1
|
208±2
|
230±2
|
21.0
|
T6/T9/T14
|
DJM1280
|
12
|
84.8
|
80.0
|
70.0
|
63.6
|
49.2
|
259±2
|
168±1
|
208±2
|
214±2
|
22.6
|
T6
|
DJM1290
|
12
|
95.4
|
90.0
|
79.0
|
71.7
|
55.4
|
330±3
|
173±1
|
212±2
|
220±2
|
28.0
|
T11
|
DJM1290H
|
12
|
95.4
|
90.0
|
79.0
|
71.7
|
55.4
|
305±3
|
168±1
|
207±2
|
229±2
|
27.0
|
T6/T9/T14
|
DJM12100
|
12
|
106
|
100
|
87.5
|
79.5
|
61.5
|
330±3
|
173±1
|
212±2
|
220±2
|
30.0
|
T11
|
DJM12120
|
12
|
127
|
120
|
105
|
95.4
|
73.8
|
410±3
|
177±1
|
225±2
|
225±2
|
35.0
|
T11
|
DJM12140
|
12
|
148
|
140
|
123
|
111
|
86.1
|
344±3
|
171±1
|
274±2
|
280±2
|
46.3
|
T11
|
DJM12150
|
12
|
159
|
150
|
132
|
119
|
92.3
|
485±3
|
170±1
|
240±2
|
240±2
|
42.5
|
T11
|
DJM12180
|
12
|
191
|
180
|
158
|
143
|
111
|
530±3
|
209±2
|
214±2
|
220±2
|
52.8
|
T11
|
DJM12200
|
12
|
212
|
200
|
175
|
159
|
123
|
522±3
|
240±2
|
218±2
|
224±2
|
62.5
|
T11
|
DJM12230
|
12
|
244
|
230
|
202
|
183
|
141
|
522±3
|
240±2
|
218±2
|
224±2
|
64.0
|
T11
|
DJM12250
|
12
|
266
|
250
|
219
|
199
|
154
|
522±3
|
268±2
|
220±2
|
226±2
|
73.0
|
T11
|
DJM660
|
6
|
63.6
|
60.0
|
52.5
|
47.7
|
36.9
|
185±1
|
112±1
|
205±2
|
205±2
|
9.10
|
T3
|
DJM6100
|
6
|
106
|
100
|
87.5
|
79.5
|
61.5
|
195±1
|
170±1
|
206.5±2
|
212.5±2
|
15.6
|
T6
|
DJM6120
|
6
|
127
|
120
|
105
|
95.4
|
73.8
|
280±2
|
128±1
|
203±2
|
203±2
|
16.8
|
T6
|
DJM6150
|
6
|
159
|
150
|
132
|
119
|
92.3
|
260±2
|
180±1
|
247±2
|
253±2
|
21.2
|
T7
|
DJM6180
|
6
|
191
|
180
|
158
|
143
|
111
|
322±3
|
178±1
|
228±2
|
234±2
|
27.8
|
T11
|
DJM6200
|
6
|
212
|
200
|
175
|
159
|
123
|
322±3
|
178±1
|
228±2
|
234±2
|
30.5
|
T11
|
|
抛弃教书匠的铁饭碗,选择创业的风雨艰辛;离开熟悉的纺织行业,进入完全陌生的电池制造领域;从国外市场打开商路,进而转向“内销”……眼前这位国字脸、板寸头的湖北籍侨商话语不多,但他和记者聊起自己曾经的选择和经历却个个不同寻常。
他是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董李。创业经商20多年,他一直锲而不舍地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造中国的蓄电池品牌,并把它们推向世界。如今,他的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商,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他的客户则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沃尔玛、宝马这样的商业巨头。
从教书到创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掀起新一轮“下海经商潮”,董李就是成千上万“弄潮儿”中的一员。
“从1990年到1992年,我们在学校已经听到了南方发展的声音,这对我的吸引力很大。”董李至今依然记得当年心中那股跃跃欲试的冲动。没多久,他便放下西安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只身前往广东,投身到南下创业的浪潮之中。
“在学校的未来是可见的,我想向更多未知的方向挑战。”董李说。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遇到最多的正是一个又一个挑战。
在从事一段时间的针织服装生意之后,“不安分”的董李将目光转向当时国内一个全新的行业——蓄电池。那时,距离中国出现第一家电池生产厂商不过两三年,蓄电池在国内还是一件新鲜事。“这是一个新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新技术、一个新市场。”在董李眼中,“新”就意味着机遇。于是,他的第一家电池生产公司应运而生。
当然,“新”也意味着一无所有、从头开始。董李还记得,他的创业是从3万元开始的,等租完房子,他已是负债的状态。而那时他所在的深圳,虽然已是一片汇聚无数“财富梦”的热土,但是创业环境却远不如今天。
“刚到深圳时,从深圳火车站到蛇口口岸的路很窄,大巴车都开不过。”于是,董李只能搭乘中巴车,从早到晚走了一天的泥巴路。而无论是办理公司的营业执照还是和当地各色人等打交道,董李都没少碰壁或绕弯路。
但这些困难在董李看来不足挂齿,因为“这是打造自己竞争力的一种苦”。“成功源于吃苦,而肯学和肯干都是吃苦的方式。”董李说,这是早年的打磨教会自己的最重要一课。而他正是凭着这股能吃苦的韧劲,在完全陌生的蓄电池生产行业摸爬滚打,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专家,并在2010年见证自己的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从出口到内销
如今,董李的理士国际已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蓄电池制造商,占据国内市场25%的份额。然而,与一般同行不同,董李的起步是从国外开始的。
“那时其实是被迫做出口,因为一穷二白,没钱做内销。”说起创业之初“曲线救国”的无奈,如今的董李多了一份坦然。
一家起步不久的公司,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宽敞的厂房,就无法让前来考察的国内客户信任。于是,董李决定另寻出路,先从海外市场做起,因为“海外客户不那么方便来工厂实地考察,大多是根据样品下单”。
初衷有些苦涩,但努力的步伐却扎扎实实。2000年的广交会上,董李好不容易凑钱抢下了一个摊位1/8的位置,撑起一块展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推销自家的产品。等到展会最后一天快收摊时,一名黎巴嫩的商人匆匆忙忙跑进会场,在董李的摊位前聊了很久。
“那次我谈下了来自黎巴嫩、迪拜等地的3个客户,有两个到现在还在合作。”董李说,自己就是这样从中小企业入手,艰难地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最初,客户对于远在异国的厂商并不完全放心,订单很小,甚至都是散货。但是董李没有着急。“买少一点没关系,买了之后客户发现产品价廉物美,买得值,自然就会一个货柜、两个货柜地下单。”
董李的生意就从这一张又一张来自海外的小订单慢慢做起,渐渐积累起可以周转的资金,也探索出一条“先出口、后内销”的独特发展路径。
为了在海外市场走得更远,董李不仅严把产品“质量关”,而且还大胆地做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国外建仓库、聘请当地的销售人员。“其他企业大多是派销售人员去国外走一圈,但我觉得要真正打入海外的主流市场,必须请本地人来帮忙做生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海外市场第一年,董李公司的销售额是100万美元,而到第四年,这个数字已达到1600万美元。“有了基本的脸面,再做国内市场就有底气多了。”董李笑说。
而今,作为一名侨商,行走海外多年,董李更加体会到国内外在文化背景、做事方式、管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因此更是坚持聘用当地员工深耕海外市场的理念,这也让他公司的国际版图不断扩大。
现在,董李的客户已经遍布北美、欧洲、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早期合作的中小型客户之外,还与不少大客户建立了联系。而他在国内搭建的100多万平方米厂房也早已代替当初租借的500平方米厂房,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也建起海外厂房。“我们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再在印度、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地建4间工厂。”谈到公司未来的前景,董李露出自信的笑容:“刚开始是很困难,但真正打出来了,就是一片美好的天地。”
从模仿到创新
“我们大概有1000多项专利,现在仍然保留的有600多项,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0多项。”聊到公司的技术实力,董李不无骄傲。
经商二十余年,董李认为,生意的精髓是盈利,盈利的秘诀是拥有竞争力。那么,竞争力从何而来?创新就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董李坦承,最初自己也试图走模仿的捷径。“说得贬义一点,就是直接抄袭国外的产品。”但很快,董李意识到,企业要成长,技术领先至关重要。
在产品的技术研发上下血本,董李始终毫不犹豫。1999年,还在企业起步的艰难阶段,董李就给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出每月5000元的工资,而给自己的仅仅1500元。“他们才是宝贝,所以钱都投资在他们身上了。”董李笑道。
这个想法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今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60亿元,董李拿出其中的4%用于产品研发。别看4%数字小,换算过来是足足2.4亿元。“一般同类企业的研发经费只有销售额的2%。”董李说。而他的研发团队也已扩充到500多名工程师。
在增加投入之外,董李也不放过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今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穿梭于世界各国。除了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董李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参观考察各国顶尖的研究所、实验室与工厂。“我们也和欧美电池行业的制造商合作,甚至邀请他们的工程师来工厂指导我们的产品生产,分享他们新的研发方向。”董李说,为了更加灵活地创新产品种类,他还尝试采用小批量、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并且增加设备的投入,以便及时更换新开发的产品。
这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让理士国际成为一家技术领先型企业,让理士电池成为国际知名产品。
如今,董李公司的电池产品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也能与国际同类优秀产品一争高下。“我们企业拥有的产品线之广、产品品种之多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董李自豪地说。而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让公司跻身全球电池生产企业前五的行列,让“中国制造”的电池进入国外的主流市场。
“我们是第一批做进海外市场的企业,但目前依然规模不大,还有成长的空间。”董李说,现在海外市场大量使用的还是本地制造的电池,而从中切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正是他接下来的计划。
抛弃教书匠的铁饭碗,选择创业的风雨艰辛;离开熟悉的纺织行业,进入完全陌生的电池制造领域;从国外市场打开商路,进而转向“内销”……眼前这位国字脸、板寸头的湖北籍侨商话语不多,但他和记者聊起自己曾经的选择和经历却个个不同寻常。
他是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董李。创业经商20多年,他一直锲而不舍地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造中国的蓄电池品牌,并把它们推向世界。如今,他的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蓄电池出口商,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他的客户则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沃尔玛、宝马这样的商业巨头。
从教书到创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掀起新一轮“下海经商潮”,董李就是成千上万“弄潮儿”中的一员。
“从1990年到1992年,我们在学校已经听到了南方发展的声音,这对我的吸引力很大。”董李至今依然记得当年心中那股跃跃欲试的冲动。没多久,他便放下西安高校教师的“铁饭碗”,只身前往广东,投身到南下创业的浪潮之中。
“在学校的未来是可见的,我想向更多未知的方向挑战。”董李说。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遇到最多的正是一个又一个挑战。
在从事一段时间的针织服装生意之后,“不安分”的董李将目光转向当时国内一个全新的行业——蓄电池。那时,距离中国出现第一家电池生产厂商不过两三年,蓄电池在国内还是一件新鲜事。“这是一个新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新技术、一个新市场。”在董李眼中,“新”就意味着机遇。于是,他的第一家电池生产公司应运而生。
当然,“新”也意味着一无所有、从头开始。董李还记得,他的创业是从3万元开始的,等租完房子,他已是负债的状态。而那时他所在的深圳,虽然已是一片汇聚无数“财富梦”的热土,但是创业环境却远不如今天。
“刚到深圳时,从深圳火车站到蛇口口岸的路很窄,大巴车都开不过。”于是,董李只能搭乘中巴车,从早到晚走了一天的泥巴路。而无论是办理公司的营业执照还是和当地各色人等打交道,董李都没少碰壁或绕弯路。
但这些困难在董李看来不足挂齿,因为“这是打造自己竞争力的一种苦”。“成功源于吃苦,而肯学和肯干都是吃苦的方式。”董李说,这是早年的打磨教会自己的最重要一课。而他正是凭着这股能吃苦的韧劲,在完全陌生的蓄电池生产行业摸爬滚打,从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专家,并在2010年见证自己的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从出口到内销
如今,董李的理士国际已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蓄电池制造商,占据国内市场25%的份额。然而,与一般同行不同,董李的起步是从国外开始的。
“那时其实是被迫做出口,因为一穷二白,没钱做内销。”说起创业之初“曲线救国”的无奈,如今的董李多了一份坦然。
一家起步不久的公司,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宽敞的厂房,就无法让前来考察的国内客户信任。于是,董李决定另寻出路,先从海外市场做起,因为“海外客户不那么方便来工厂实地考察,大多是根据样品下单”。
初衷有些苦涩,但努力的步伐却扎扎实实。2000年的广交会上,董李好不容易凑钱抢下了一个摊位1/8的位置,撑起一块展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家推销自家的产品。等到展会最后一天快收摊时,一名黎巴嫩的商人匆匆忙忙跑进会场,在董李的摊位前聊了很久。
“那次我谈下了来自黎巴嫩、迪拜等地的3个客户,有两个到现在还在合作。”董李说,自己就是这样从中小企业入手,艰难地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最初,客户对于远在异国的厂商并不完全放心,订单很小,甚至都是散货。但是董李没有着急。“买少一点没关系,买了之后客户发现产品价廉物美,买得值,自然就会一个货柜、两个货柜地下单。”
董李的生意就从这一张又一张来自海外的小订单慢慢做起,渐渐积累起可以周转的资金,也探索出一条“先出口、后内销”的独特发展路径。
为了在海外市场走得更远,董李不仅严把产品“质量关”,而且还大胆地做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国外建仓库、聘请当地的销售人员。“其他企业大多是派销售人员去国外走一圈,但我觉得要真正打入海外的主流市场,必须请本地人来帮忙做生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海外市场第一年,董李公司的销售额是100万美元,而到第四年,这个数字已达到1600万美元。“有了基本的脸面,再做国内市场就有底气多了。”董李笑说。
而今,作为一名侨商,行走海外多年,董李更加体会到国内外在文化背景、做事方式、管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因此更是坚持聘用当地员工深耕海外市场的理念,这也让他公司的国际版图不断扩大。
现在,董李的客户已经遍布北美、欧洲、东南亚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早期合作的中小型客户之外,还与不少大客户建立了联系。而他在国内搭建的100多万平方米厂房也早已代替当初租借的500平方米厂房,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也建起海外厂房。“我们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再在印度、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地建4间工厂。”谈到公司未来的前景,董李露出自信的笑容:“刚开始是很困难,但真正打出来了,就是一片美好的天地。”
从模仿到创新
“我们大概有1000多项专利,现在仍然保留的有600多项,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0多项。”聊到公司的技术实力,董李不无骄傲。
经商二十余年,董李认为,生意的精髓是盈利,盈利的秘诀是拥有竞争力。那么,竞争力从何而来?创新就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董李坦承,最初自己也试图走模仿的捷径。“说得贬义一点,就是直接抄袭国外的产品。”但很快,董李意识到,企业要成长,技术领先至关重要。
在产品的技术研发上下血本,董李始终毫不犹豫。1999年,还在企业起步的艰难阶段,董李就给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出每月5000元的工资,而给自己的仅仅1500元。“他们才是宝贝,所以钱都投资在他们身上了。”董李笑道。
这个想法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今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60亿元,董李拿出其中的4%用于产品研发。别看4%数字小,换算过来是足足2.4亿元。“一般同类企业的研发经费只有销售额的2%。”董李说。而他的研发团队也已扩充到500多名工程师。
在增加投入之外,董李也不放过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今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穿梭于世界各国。除了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董李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参观考察各国顶尖的研究所、实验室与工厂。“我们也和欧美电池行业的制造商合作,甚至邀请他们的工程师来工厂指导我们的产品生产,分享他们新的研发方向。”董李说,为了更加灵活地创新产品种类,他还尝试采用小批量、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并且增加设备的投入,以便及时更换新开发的产品。
这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让理士国际成为一家技术领先型企业,让理士电池成为国际知名产品。
如今,董李公司的电池产品不仅在国内独占鳌头,也能与国际同类优秀产品一争高下。“我们企业拥有的产品线之广、产品品种之多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董李自豪地说。而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让公司跻身全球电池生产企业前五的行列,让“中国制造”的电池进入国外的主流市场。
“我们是第一批做进海外市场的企业,但目前依然规模不大,还有成长的空间。”董李说,现在海外市场大量使用的还是本地制造的电池,而从中切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正是他接下来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