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环保/环保设备 >> 过滤材料 >>兰州聚合氯化铝“产品特点”
兰州聚合氯化铝“产品特点”放大图片

产品价格:电议   元(人民币)
上架日期:2015年5月13日
产地:全国
发货地:巩义  (发货期:当天内发货)
供应数量:不限
最少起订:1吨
浏览量:4
  暂无相关下载
其他资料下载:

         
河南万利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详细说明  
品牌:弘大水处理产地:全国
价格:电议人民币/吨规格:国标

简要说明:弘大水处理牌的兰州聚合氯化铝“产品特点”产品:估价:电议,规格:国标,产品系列编号:齐全

详细介绍:

  

聚合氯化铝使用方法将固体产品按1:3加水溶解为液体后,再加10-30倍清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后使用。投加的最佳PH值为3.5-5.0,选择最佳PH值投加,可以发挥混凝的最大效益。用量可根据原水的不同浑浊度,测定最佳投药量,一般原水浊度在100-500mg/L时,每千吨投加量为10-20kg。原水浊度高时,投药量适当增加,浊度低时,投药量可以适当减少。
农村使用,可将药剂投入水缸内,搅拌均匀,静置,上清液即可使用,每50公斤加入本药剂l克左右。如将本药剂和该公司生产的高分子絮凝剂结合使用,则效果更佳。投药可将该公司生产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同PAC一起溶解成复合絮凝剂后使用或者先将PAC加入被处理水体形成凝聚体,后加入该公司生产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吸附架桥成大的絮凝体。

聚合氯化铝使用方法将固体产品按1:3加水溶解为液体后,再加10-30倍清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后使用。投加的最佳PH值为3.5-5.0,选择最佳PH值投加,可以发挥混凝的最大效益。用量可根据原水的不同浑浊度,测定最佳投药量,一般原水浊度在100-500mg/L时,每千吨投加量为10-20kg。原水浊度高时,投药量适当增加,浊度低时,投药量可以适当减少。
农村使用,可将药剂投入水缸内,搅拌均匀,静置,上清液即可使用,每50公斤加入本药剂l克左右。如将本药剂和该公司生产的高分子絮凝剂结合使用,则效果更佳。投药可将该公司生产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同PAC一起溶解成复合絮凝剂后使用或者先将PAC加入被处理水体形成凝聚体,后加入该公司生产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吸附架桥成大的絮凝体。

聚合氯化铝在不同水质中的投加量:
一、在低浊度水中,将固体的聚合氯化铝产品按照1:3比例(重量比)加自来水稀释,并且搅拌至完全溶解
  二、在生活、生产用污水中,参照每吨污水先投加30g左右的聚合氯化铝产品。然后投加稀释之后的聚丙烯酰胺产品,(如果效果不明显,请酌情减少或增加产品投加量。)
  三、在造纸厂污水处理中,采用低浊度水的投放比例配置,如效果不明显可在酌量添加。
  四、原水浊度在100-500mg/L时,投加量为5-10mg即每千吨水投量为5-10kg,用前最好根据水质特性进行小试,选出最佳值,然后投用。
聚合氯化铝 压力式喷雾干燥型聚合氯化铝的特点主要是由压力式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使这一干燥系统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压力式喷雾干燥所得产品是多孔微粒状或空心微粒状,采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多以获得颗粒状产品为目的,所得颗粒状产品具有优良的防尘性能和流动性能。由于产品和水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润湿性能比粉状产品好,净化水的速度明显高于粉状产品,经压力式喷雾干燥的产品都有具独有的特点,因此深受使用者的好评。
喷雾造粒是将聚氯化铝被干燥的同时雾化成微小的颗粒,这种颗粒剂型有良好的应用性能。聚氯化铝是水溶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溶解度,在干燥过程中,将40%-50%含固量的聚氯化铝溶液引入高压泵中,通过加压后进入干燥器中的雾化器进行雾化,分散成微小的雾滴,雾滴被干燥后得到颗粒状产品,使干燥和造粒同时完成

聚合氯化铝的使用方法
⒈储存于干燥、无阳光直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勿与强碱性化学品混储。
⒉液体产品用槽车或包装桶运输至仓库,使用时可直接按需要投加;固体产品使用时依实际需要(取决于具体使用中的工艺设计、工作现场条件)加水稀释成氧化铝含量5%-15%的溶液,通过加药系统(如计量泵)或直接加入待处理的水中。具体稀释方法如下:按计算量在溶解罐(池)中注入干净的水,开启搅拌,按计算量将聚氯化铝粉末倒入水中(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产品,应配备护目镜、橡胶手套、工作服等),保持搅拌至产品完全溶解。此时所得的溶液即可加入待处理的水中或储存备用。
聚合氯化铝混凝过程
⒈凝聚阶段:是药液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
⒉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10-15min),至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缓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烧杯实验先以150转/分搅拌约6分钟,再以60转/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
⒊沉降阶段:它是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要求水流缓慢,为提高效率一般采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采用气浮法分离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矾花被斜管(板)壁阻挡而沉积于池底,上层水为澄清水,剩下的粒径小、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大,至后期余浊基本不变。烧杯实验宜以20-30转/分慢搅5分钟,再静沉10分钟,测余浊。
⒋强化过滤,主要是合理选用滤层结构和助滤剂,以提高滤池的去除率,它是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
⒌本产品应用于环保、工业废水的处理,使用方法与制水厂大体相同,对高色度、高COD、BOD的原水处理,辅以助剂作用效果甚佳。
⒍采用化学混凝法的企业,原用的设备无需作大的改造,只需增设溶矾池即可使用本产品。
⒎本产品须保存在干燥、防潮、避热的地方(<80oC,切勿损坏包装,产品可长期储存)。
⒏本产品必须溶解才能使用,溶解设备和加药设施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是一种极优良的吸附剂, 每克活性炭的吸附面积更相当于八个网球埸之多. 而其吸附作用是藉由物理性吸附力与化学性吸附力达成. 其组成物质除了炭元素外,尚含有少量的氢,氮,氧及灰份,其结构则为炭形成六环物堆积而成。 由于六环炭的不规则排列,造成了活性炭多微孔体积及高表面积的特性。
活性炭可由许多种含炭物质制成,这些物质包括木材,锯屑,煤,焦炭,泥煤,木质素,果核,硬果壳,蔗糖浆粕,骨,褐煤,石油残渣等。其中煤及椰子壳已成为制造活性炭最常用的原炓。活性炭的制造基本上分为两过程,第一过程包括脱水及炭化,将原料加热,在170至600℃ 的温度下干燥,并使原有的有机物大约80%炭化。第二过程是使炭化物活化,这是经由用活化剂如水蒸汽与炭反应来完成的,在吸热反应中主要产生由CO及H2组成的混合气体,用以燃烧加热炭化物至适当的温度(800至1000℃),以烧除其中所有可分解的物质,由此产生发达的微孔结构及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孔隙按孔径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大 孔:半径 1000 - 1000000 A。 过渡孔:半径 20 - 1000 A。 微 孔:半径 - 20 A。
由不同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具有不同大小的孔径。由椰壳制的活性炭具有最小的孔隙半径。木质活性炭一般具有最大的孔隙半径,它们用於吸附较大的分子,并且几乎专用于液相中。在都市给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第一种类型之粒状活性炭即是用木材制成的,称为木炭。煤质活性炭的孔隙大小介於两者之间。
   在煤质活性炭中,褐煤活性炭比无烟煤活性炭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径,因此能有效地除去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一般在水处理中使用的活性炭,其表面积不一定过大,但是应具有较多的过渡孔隙及较大的平均孔径。日本市埸售一些液相用的活性炭具有以下特性:比表面积为850至1000m2/g,孔隙容积为0.88至1.5ml/g,平均孔隙半径为40至50A。
活性碳功能简介:
   活性炭有高效空气净化功能,活性炭可以营造舒适清净环境,活性炭更呵护人体健康,活性碳是看不到的空气过滤网,活性炭是以其物理吸附和化学分解相结合的功能,分解空气中的甲醛,氨,苯,,油烟等有害气体及各种异味,尤其是致癌的芳香类物质,活性碳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充分接触,活性碳利用自身孔隙吸附将有害气体分子吸入孔内,吹出清爽干净的空气。所以家庭的合作伙伴离不开活性炭。
活性炭的应用
   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石化行业的无碱脱臭(精制脱硫醇),乙烯脱盐水(精制填料),催化剂载体(钯,铂,铑等),水净化及污水处理;电力行业的电厂水质处理及保护;化工行业的化工催化剂及载体,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油脂等的脱色,精制;食品行业的饮料,酒类,味精母液及食品的精制,脱色;黄金行业的黄金提取,尾液回收;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废气及有害气体的治理,气体净化;以及相关行业的滤嘴,木地板防潮,吸味,汽车汽油蒸发污染控制,各种浸渍剂液的制备等。活性炭在未来将会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销售市场。

煤质颗粒活性炭生产厂家15538207426   煤质活性炭

 


该公司其他信息
最新供求信息 企业产品推荐

暂无产品
  在线询盘/留言 请仔细填写准确及时的联系到你!  
您的姓名:
* 预计需求数量: *
联系手机:
*  移动电话或传真:
电子邮件:
* 所在单位:
咨询内容:
*
           您要求厂家给您提供:
  • 规格,型号
  • 价格及付款条件
  • 产品目录
  • 最低订货量
  • 运送资料
  • 提供样本
  • 库存情况
  • 包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