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 全12册
查看完整介绍:http://www.lyhqg.com/bjdzxx/7442.html
全新正版货到付款 手机:1871'007'9990
订购热线:400'0558'109
联系QQ:240'889'1319
微信号:1871'007'999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南京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抗战史料《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全12册)。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全12册)将于2015年8月正式出版。这是自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年来首次系统整理影印出版,全面披露了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128万日军投降的内幕和经过,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书 名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全12册)
作 者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页 数4800
定 价8400.00元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装 帧精装 全彩印刷
开 本大16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共同编辑整理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全12册)将于2015年8月正式出版。这是自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年来首次系统整理影印出版,全面披露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128万日军投降的内幕和经过的受降档案,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是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珍贵史料档案的整理和汇编。该书作为中国战区受降的关键性文献,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对这段历史宣传不足,如今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已经得到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借助档案,回到中国战区对日受降的现场,重温那段中华民族奋斗求生的光辉历史,并以严正而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极具现实意义,并有助于国内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方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大量珍贵的手稿档案,更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依据。该书的出版,不仅激活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记忆,更是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行径,彰显了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无论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和平发展史上,都是一套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套档案资料集分为12册,按照受降单位和受降区编排,分为16个单元,即中国战区受降,第一战区新郑地区受降,第二战区山西地区受降,第三战区杭州、厦门地区受降,第五战区许昌、郾城地区受降,第六战区武汉地区受降,第七战区潮汕地区受降,第九战区南浔地区受降,第十战区徐海地区受降,第十一战区平津地区、青济地区受降,第十二战区包绥地区受降,第一方面军越北地区受降,第二方面军广州、海南岛地区受降,第三方面军京沪地区受降,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和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台湾地区受降。主体内容包括:冈村宁次关于日军投降事宜与中国方面的来往电报,中国战区总受降报,各地区受降报,接收日伪产业、物资文电与清单,日军投降兵力武器等统计表,日军投降兵力分布图,日军投降场景照片。档案形式有:书刊类、油印(或手抄)报告类、一般文书类、照片类以及特殊形式的档案(地图、图表等),共4800余页,将面向世人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到1946年初,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陆续完成了对128万余日军的受降事宜。中国战区受降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伟大事件画上了光辉的句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南京作为中国战区总受降仪式的举办地,在中国战区受降史上居于特殊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受降城”。由于南京大屠杀,南京常被视为屈辱、伤痛之城,但南京受降档案用不可辩驳的事实提醒我们:南京也是中华民族昭雪国耻的坚强之城!该套档案中,涉及南京总受降的材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全面展现南京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中国战区受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有力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中国战区受降档案》一书是中国战区受降档案最全面的一次展示,对读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所收录的档案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书以全彩印刷,最大程度还原这批历史档案的原貌,通过此书全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能客观公正地了解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战区受降档案》的出版,以史为鉴展示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展望和平未来之时,不忘战争带来的惨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路线;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努力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