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名称:北京宏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海强(先生)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1802634790@qq.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中关村一街23号
邮编:1000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电子快手网上看到的,谢谢!
推荐松下蓄电池LC-P12100ST报价有优惠
松下蓄电池销售热线:13681254007 公司座机:010-57428786 联系人:王海强
松下网站:www.sy-panasonic.com
复客户信心。不管最终事件处理如何,这种做法都值得我国汽车厂商效仿,将自己的义务尽到。
民族汽车转型高端,任重而道远
Automotive News消息:观致 (Qoros) 汽车有限公司是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各占50%的合资企业,计划于2013年在中国和欧洲销售汽车。观致即原奇瑞量子汽车公司,周一在上海推出了品牌观致(Qoros) 并公开了一款轿车原型。2013到2014年将有3款车型上市,观致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郭谦告诉美国汽车新闻:"第一款产品将是紧凑型轿车,它的竞争车型为丰田卡罗拉和大众速腾。"此后将推出掀背式轿车和SUV,这些车型的平台将由麦格纳斯太尔开发。郭说:"这些产品将按欧洲标准开发,将在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上市",但他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些国家。他补充说:"95%的供应商是世界一级的供应商。"除麦格纳斯太尔外,其它供应商还包括天合汽车、大陆公司、博世公司和法雷奥等。这些汽车将在观致汽车的常熟厂生产,常熟位于江苏省,可年产汽车15万辆。观致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及常熟的工厂共有300名员工。研发中心的人力资源预计今后两年将增加到1500人。奇瑞是国有企业,总部位于华东安徽省芜湖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以色列集团是以色列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
点评:民族汽车搞好自己的品牌,逐渐走出自己靠低廉劳动、低价位争取市场的弱势局面,是民族汽车发展的必然路子。但是民族汽车转型,不是简单地投资一笔钱,或者外购一项技术或者一个企业这么简单。必须有着自己明朗的企业发展规划,特出自己可能的竞争力才是王道。
步步为营的企业发展规划
奇瑞量子汽车几年前都在发展,现在换了一个名字,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和以中低端车出身的奇瑞汽车划清关系,来吸引高端用户人群。这样的发展战略当然符合了中国文化,所以很多民族汽车公司起了一个不中不洋的名字,太中国化的话会显得比较“土”(笔者完全不这么认为),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太洋的话又不知道怎么洋。
但是无论如何,名字只是一方面,如何正确规划,从低成本、低利润,逐渐走向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的品牌才是重中之重。毕竟,做车赚钱不是光有钱就行的。
欧债危机加剧,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光伏组件和基本原料多晶硅价格不断跳水。在全球光伏行业居领先位置的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应对严峻形势?
一度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似乎在一夜之间进入冬天。
截至11月24日,我国10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第三季度财报均发布。数据显示,有8家企业三季度净利润亏损,其中尚德更是以三季度净亏损1.164亿美元高居榜首。而2家盈利的企业,利润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近七成。受到光伏市场疲软影响,不少公司股价已较1年前下降了七成以上。数月来,占全球60%以上组件产能的中国光伏产业相继有50余家企业倒下。剧烈的价格波动下,整个产业链一片低迷。
产能过剩市场萎缩贸易壁垒
三座大山压向光伏产业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常规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2006年至今,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情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光伏产业投资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仅光伏电池的产量就达250万千瓦,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能已超过22万吨/年,而2012年的世界预计需求不到10万吨。去年全球总共生产了23.9GW(10亿瓦)的光伏产品,而需求的新增装机量仅有16.6GW左右,中国产量约占一半。市场曾经的火爆吸引资金大量投资产能。目前,国内仅成规模的光伏电池、组件厂商总产能就已达约30GW,今年全球安装量虽可提高到20GW,但仍和总产能有相当的差距。
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然而受到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影响,今年以来欧洲需求急剧降低,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八成以上的产能都依靠欧洲市场消化的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更加恶化。
11月中旬,德国经济部提议将明年的新增光伏发电安装量限制在1GW,以协助控制政府对光伏发电的高昂补贴。这较市场预计的该国今年逾5GW的新增装机量大幅下降,尽管最终是否通过并施行尚未确定,但这个消息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
雪上加霜的是,10月19日,一家美国光伏企业联合其他6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11月初,美国商务部启动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将可能导致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施加高税。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各国也大幅削减光伏的补贴,短期内欧洲光伏市场是难见起色。全球经济低迷也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光伏企业扩大海外市场难度越来越大。此前,曾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光伏产业将在2014年迎来整个行业的调整,但从目前的局面看,这个调整将提前到2012年。
政策引导扩大内需品牌建设
走出困境还靠苦练内功
今年以来,欧洲等主要光伏市场补贴政策的摇摆不定,已重创了我国光伏企业。
在此大背景下,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将濒临危机边缘的中国光伏企业拉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
有专家指出,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给国内光伏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全国统一上网电价的出台,必将推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明确了电价标准及建设周期,将会使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朝着更加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当前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模块化使电站建设速度提高,出台上网电价政策无疑将成为加快光伏应用发展的重要“推手”。“这种促进将惠及整个光伏产业链”,接下来就是看光伏企业谁的力量足、跑得快、走得久。
不仅如此,我们也要看到,在国内电池和组件产能均达30GW的严峻形势下,相对应的国内安装量却几近为零: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为17GW,我国为800兆瓦,仅为全球的2%。这既是我国光伏企业当前面临的无奈困境,却也可以看做是未来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专家认为,以往光伏企业发展靠规模,靠产能的情况亟待转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和成本控制,把成本下降到可以商业化发电,平价上网,走到老百姓家中。有日本科学家预测,未来太阳能电池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有望提升到25%,使用寿命可达35至40年。目前光伏转化率离实现这个目标差距还比较大。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也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有人预测,再过8年至10年时间,光伏发电将实现平价上网,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小,这将是新一轮的产业发展高峰。
“这次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其实是正常的产业周期调整。”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在11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这一轮行业调整之后,光伏企业的竞争将是决定规模化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品牌、团队支撑力等企业软实力的竞争。这也就决定了包括英利在内的中国光伏龙头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个“冬歇期”,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提升品牌的企业转型。苗连生认为,只有转型提升,抓住市场大发展契机,才能使通过规模和成本优势在全球光伏产业居于领先位置的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在这轮寒流中继续屹立而不倒。
在国家四部委对超标电动自行车和国家九部委对铅酸电池行业的双重整顿下,锂电自行车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锂电自行车轻便小巧、绿色环保,既符合四部委关于整顿超标电动自行车的精神,也符合实现电动自行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同时,加快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应用还可以减少使用铅酸蓄电池,减少污染隐患,也为电动汽车产业化提供试验和练兵场所。
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达到6万,新能源汽车更被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七大战略型新型产业之一。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都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尽管在政府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内的企业积极入市,商业模式也进入探索阶段,但“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核心技术、政府投入和政府支持等重要问题仍未明确具体方向,产业仍处在孕育期到成长期的过渡阶段,电池生产技术、配套公共设施、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但是,由于行业前期生产规模小,缺少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已经对发展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向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并建议就对锂电自行车给予每人每辆车400—600元的直接补贴。
国外锂电池自行车减免赋税
锂电自行车应该纳入国家补贴范畴,如果按照每辆600元进行补贴的话,那么,补贴一辆纯电动乘用车的费用就能补贴100辆锂电自行车,解决100个人的出行问题。在国际上,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早在5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潮流和时尚。欧洲、日本只允许销售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法国政府出台对购买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补贴的政策,法国政府从2010年2012年间,将采购10万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为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意大利政府将对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减免30%税赋。日本和韩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 对购买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实施政府补贴。
尽管遭遇严冬,而且从春天开始的“光伏冬天”很可能将持续至明年。但相比风电,投资者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死一批也许又是一个牛市”
美国曾经是中国光伏企业看好的一大潜在市场,但“双反”案前景尚不明朗,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话来说,“如果加收关税,中国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咨询机构ClearSky Advisors也预计,明年美国市场的装机将增长7%至1628兆瓦,但由于设备价格下降,整个市场投资将与2011年持平,甚至更少。
光伏产业同时还具有能源行业的周期性特点,美国市场同样可能受到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之门正在缓慢打开。英利绿色能源称,三季度来自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超过今年6月30日以前的累计总和,而英利的高管对2012年中国的市场预期是3GW。相对于大多数的光伏企业,英利在国内市场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它是“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大赢家,三季度的出货量主要来自青海项目的释放。
在业内观察人士看来,国内政策层面对光伏市场的态度要比对风电谨慎得多。野村证券亚洲能源行业研究主管李泓广认为,中国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部分地区的缺电问题,需要相对便宜且容易做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他并不看好成本昂贵的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发展。
很多光伏企业也不想像英利那样“为抢项目而降价”,天合光能一位人士抱怨说,做国内项目只是“装装门面”,“现在国内价格太低,电价也低,国内业主对账期的要求还更多。”
发改委在今年7月底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年底建成投产、尚未经发改委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而此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已核准但年底未能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西藏除外)。
这也是今年三季度国内出货量有所提升的原因。“大家都在抢1.15元的电价,业主还不给全款。”一位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抱怨。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财新记者,早在2009年国家能源局就已准备提出1.15元/千瓦时的光伏上网电价,由于部门间意见不同一直拖到了今年夏天。令他遗憾的是文件的期限是到2011年12月31日。“政策不能只用半年,造成的结果是一哄而上都要建,违背了很多建设程序。”
此前,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由特许权招标决定,“更多是想用招标逼出低价,这样是无法真正培育战略性产业的。应该给企业合理利润和缓冲空间。”石定寰表示。反思中国陆上和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价格比重过大,运营商为抢装机不惜低价竞标,这严重影响风电项目的运营盈利能力,令风机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曹寅分析认为,现在的标杆电价,在西北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尚能算清成本账,但东部就差一些,中部最差,“干脆就不要搞,要不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大规模、集中式的发展已给风电行业带来上网难、送出难的问题。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在即,制定何种发展路线至关重要。石定寰的建议是以分布式为主,“比如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特点进行建设,在示范基础上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大面积推广。”
但电力行业体制瓶颈仍钳制着这一切美好的设想。“比起风电,电网似乎更不喜欢光伏。”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存慧曾对财新记者指出,“光伏发电和风电最大的不同是,风电多数只是电源概念,只向网上输电,由电网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而分布式的光伏发电是双向的,要买还要卖,会与电网有电量交换,发电高峰时卖给电网,低峰时从电网买,买卖的电价怎么算目前并未出台规范办法。另外,光伏发电波动大,上不了主网,只能上配网,而配网的调度体系并没有自主调配权。”
时隔不过一年,火热的新能源投资潮骤然降温。本来对光伏业趋之若鹜的财务投资者,现在转向了谨慎。
江南资本合伙人钟晓林将现在视做黎明前的黑暗时期,“还是要谨慎”。江南资本投资的阳光电源主要生产光伏逆变器,看好这一块是因为“毛利润很高,而且逆变器不只是用于光伏,也能用于别的领域,是有适应性的技术”。
青云创投合伙人叶东直言,现在并非投资光伏业的好时机,主要的产业板块战斗已经结束,但投过六家太阳能企业的青云创投该庆幸自己抓住了早期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角度看,行业现在不太好并不代表投资不赚钱。我们是第一轮投赛维,成本低;另外我们在南京中电光伏上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相比之下,投资者现在对光伏的兴趣还大于同在低谷中的风电,风电已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光伏成本的迅速下降给了投资者长期的信心,“六年以前成本是6元/瓦,现在是1元左右,下一代可能比上网电价还要低,投资机会依然存在。”叶东表示。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将有不少地方能够实现用户侧光伏平价上网,到2020年实现上网侧的平价。
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在继续,多晶产品的转化率已提高到17%左右,准单晶等技术路线也在不断摸索和成熟。在曹寅看来,除了关注技术进步,在成本和组织管理上有长处的企业仍然值得投资。
“这个行业需要一次大规模的整合,让一些真正具有成本、资源、管理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我觉得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博信资本合伙人安歆说。
有些人相信现在是很好的进场机会,曹寅说,“现在组件只要1美元/瓦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价格,现在投资者的恐惧在于产能过剩,死一批产能以后有可能又是一轮牛市。”
可谓光伏前车之鉴的风电,现已陷入国家政策收紧和自身快速扩张的后遗症之中,目前对投资者已完全失去吸引力。“储能的问题不解决,真的是垃圾电。”永宣创投合伙人冯涛评价。
储能技术突破难度很大,特别是在资源和需求极端不匹配的风电行业。抽水蓄能等物理储能受限于西部缺水的自然环境,而化学储能手段不可能实现如此巨大的储存量。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10年清洁能源行业排在投资资金流入前列的是风能、电池与储能技术和环保节能;今年则变成了污染检测与治理、太阳能以及电池与储能技术。